身為四大假合之身,心為六塵緣影之心,因我們常將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元素和合,誤認為是我的身相,以及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法六種塵境產生對立,而有了愛恨情仇意識,便將這些以為是“我心”,而沉迷於無明輪迴裡。
金剛經云: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 。」所有的相都是虛妄不實,若有見到四大假合,虛而不實之相,或在六塵當中,染於妄想顛倒之心,或用無明的心為出發點,所見所觀都是顛倒相。
如果執於此相此心,動念即是妄想;來去掛於此心,迷於顛倒妄想即是無明行。
在打坐當中,首先要「見到諸相」,「諸相」是從四大所升起的,為能觀的所緣境,依著這四大所緣而進入能觀的智慧。
能觀的智慧分為,身、受、心、法,這四個階段。
「身」為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所組成。
地大的特質為軟、硬、粗、細、重、輕。
水大的特質為黏稠、流動、滲透、滑潤。
火大的特質為冷、熱、燙、溫暖、上升、下降。
風大的特質為支持、推動、膨脹、壓縮、凝聚。
「受」即是身體的樂受、苦受、捨受、執受這四種。
樂受:如清涼、舒服、輕飄飄、酥麻感。
苦受:如痛、酸、麻、刀割、拉扯痛、撕裂痛。
捨受:如因疼痛而升起選擇性的捨離,抗拒這些疼痛的苦受。
執受:在靜坐中,已領受過苦受與樂受,無法行於中道,而屈樂避苦,期待著樂受的出現,逃避苦受的到來,執於其中的樂受喜悅。
當這所有現象升起時 ,不要排斥它,要以旁觀者清的正念來觀照,不帶批判,不加解釋,如實看著所有現象,並且須辨識它的種類、形狀、強度、停留時間 ,如實的觀照才能從中脫繭而出。
心念是在於心中的計劃 ,回想過去,幻想未來,心生歡喜與討厭,或幻想過去,而升起的氣憤、擔心、恐懼、悲傷與鬱悶等情緒,此時必須正念的觀照 ,使正念變的強而有力 ,不再輕易地被動搖。
法塵是由根塵識升起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而產生的現象,觀照時應對每一個現象清楚了知,且不二隨順的見到與聽到,然後要在這些現象上,標註「看到只是看到」或「聽到只是聽到」,沒有第二念的恐懼、厭離與逃避的這一些念頭,當下只是看到或聽到,不讓這些妄想念頭趁虛而入,且要斷除自我竊竊私語的慣性。
身、受、心、法所產生的現象,都是在訓練我們的身心,使身心的覺受更加微細。讓身體沒有覺知的部位,都可恢復它本來如此的覺知功能,身心變化當中,能見到所有現象的特性與實相,實相即是「非相」,以正念起觀回到本來清淨的如來覺性。